第485章 将军的气魄(2/3)

作品:《三国求生手册

位较高的豪长,更有专门的驮马等等。

那一夜时,由于讨逆营的奔袭迅捷无比,让众多鲜卑人来不及反应。

而四处燃烧起的火焰和喧嚣的呼声,也让鲜卑人的马群受到惊吓,纷纷挣脱束缚狼奔豕突,更增营地的混乱。

好在这些马匹都是驯服的战马,逃离危险后都没有跑远,而是静静地吃起了夜草。

待到天明后,讨逆营中派出人手收拢,得良马数千匹之多。

这年头,一匹拉车驮货的驮马至少就要大几千钱,一匹战马更是万钱起步。

所以光是这数千匹良马,便已经收获丰厚,更何况还有大批俘虏与牛羊粮秣衣甲刀弓等物资。

在顺利拿下马城后,全军上下士气如虹,很多将校并一些军谋便提议乘胜而进,一举攻打下宁城、广宁,彻底解决阎柔。

这一年多来,讨逆营几乎是战无不胜,让包括将校谋臣在内的众人都有些膨胀,以为宁城、广宁不过如马城一样唾手可得。

面对将校们连连请命,颜良却并没有顺势答应下来,而是让军谋再多多合议。

作为军谋掾之首的从事中郎辛儒虽然心中也倾向于乘胜而进,但在察觉出颜良的心意后仔细思考,很快就发现其中的漏洞,在合议时说道:“我军夜袭马城乃攻敌不备,且城中有人里应外合打开城门,此法难以轻易复制到宁城、广宁。虽然宁城、广宁的敌人战力平庸,然我军目前俱为骑兵,以之攻城或有不足,还待后续步卒来到再缓缓图之。”

徐庶立刻附和道:“伯宁所言甚是,骑兵长于奔袭,短于攻城,此刻出战,即便野战取胜,若敌人退保城池,亦难有收获,不如缓图。”

辛儒是颍川郡阳翟人,而徐庶是颍川郡长社人,两县之间只是隔开一条潩水。

二人虽然之前并不相识,但因着是同郡之人,年龄相近,且还都是豁达的性格,很快就相处得十分融洽。

辛儒与徐庶接连表示应当缓图,使得原本支持乘胜追击的吴质、沮辉等人也有所思考。

不过,凉州人秦寿却仍持不同意见道:“虽则我等目前只有骑兵,不利于攻城,不过大小宁城之敌也都是骑兵,且都如马城之敌一般散居在城池四周。我军只消做出进逼的态势,敌人必不会坐视我军兵临城下,定会中途派人拦截。我军便可以在野外重创敌人,则贼寇未必会继续坚守城池。”

徐庶道:“那若是敌人坚守城池,不与我野战呢?”

秦寿轻笑道:“元直当是与胡儿打交道较少,不知胡儿习性,胡儿游牧草原,既不擅长攻城也不擅长守城,唯擅野外奔战。”

“若我去攻,彼辈正求之不得,怎会枯守城池?”

徐庶又道:“可我听闻统兵的阎柔可是汉人,他或许能忍得住不出来。”

秦寿道:“胡人素来好勇斗狠,不似汉人耐得住心气坚守城寨。若被人带着兵马在城外耀武扬威,而自己明明有一战之力却当缩头乌龟这种事,他们是不屑于做的。”

“虽然阎柔是汉人,然其与胡人厮混既久,手下又多召合胡人部族,若阎柔或其余部族豪长畏敌避战,定会被其余人乃至于手下的部众所轻,而失去了威望,这些豪长日后又如何统御部众?”

“且贼人如今尚未能尽数集结,若此刻不乘胜追击,待其集中兵力后更难攻打。”

在军谋之间,主张速战与缓图的人之间也形成了分歧,各自据理力争,试图说服对方,来最终制订方略供颜良参考。

几人争议了半天也未有定论,徐庶见庞统一直没有发言,便问道:“士元之意,当缓当急?”

庞统其实心里早有定见,但他的身份尴尬,所以不便轻易发言。

庞统虽然新加入颜良幕下,但被辟为从事中郎,与辛儒地位相当,让不少人都怀疑他是否有足够的才具能够匹配这个重要的位置。

所以他一直以来都谨言慎行,多听少说,参加军谋会议时也都做着拾遗补缺的活计,并未因为职位崇高便过多表露意见。

庞统这样的作为有人以为是谦逊好礼,有人却觉得他才不配位,他听闻后也只是笑笑并不介意。

眼下两边议论不决,徐庶问道他头上,他却也不能再敝帚自珍,遂说道:“诸君所言缓图急攻各有所宜,可称得上是考虑周详,二者取其一,均是良策也。”

庞统说了一番场面话,看似把众人都夸了一通,实则什么都没说。

正当众人以为他又要和稀泥的时候,庞统又道:“然则,我等考虑缓图急攻,还当先考量度辽将军此番北上的目的为何。”

沮辉问道:“目的不就是为了平息乱事,应援袁幽州么?”

庞统道:“然也,那即便是我军在野战胜之,甚至乘势夺下大小宁城,便算是平息了代郡、上谷的乱事了么?”

秦寿道:“若能野战胜之,拔其城寨,自是已经大胜,可谓是平息了乱事。”

庞统又问道:“秦军谋先前亦言,胡儿擅长轻骑袭扰,不擅攻守城寨,虽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三国求生手册 最新章节第485章 将军的气魄,网址:https://www.88gp.org/6/6273/47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