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27章 冀州名士崔州平(2/3)
作品:《三国求生手册》
然而在来到常山后,他亲眼所见常山在颜良的治理下兴盛繁荣,成为一方乐土。
若是在常山开枝散叶别立一支,肯定可以跟着颜良水涨船高,成为显姓冠族。
到时候他就是陈氏常山一脉的宗主,成为后人祭祀瞻仰的目标。
就当陈正遐想连篇时,颜良说道:“行之既然到过番禺、徐闻等良港,也当在天津港建设时多提提意见,看看有无改进的方面。”
陈正答道:“那是自然,下吏还指望着天津港早建成,然后下吏可以从此处乘坐海船漂洋过海回家乡呢!”
在陈正离去后,颜良又见了石邑县长、常山水曹掾马岳。
他召马岳前来泉州,自然也是看重他在治水方面的特长。
虽然兴建码头与修治水利有很大的不同,但都与水有关,且从沙洲到平地需要建一道大大的堤坝,那可与马岳以前做的事差不多咯!
就在颜良在泉州驻足不前的时候,从渔阳城不停传回报。
袁熙果然如同颜良预料,还真是奈何不了渔阳城,稍稍振作的士气随着战事僵持,重又低落下来。
袁熙手下的幕僚将校近来屡屡被袁熙斥责,稍有一点不如意便是劈头盖脸一顿骂。
众人心知他是因为久攻不克而肝火旺盛,也都是一脸无奈。
在这种况下,大多数属吏都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,愿打打酱油。
只有穿梭于渔阳——蓟城两地的别驾韩珩依旧脾不改有一说一。
“使君,渔阳难攻,何不早请度辽将军的兵马前来回合,以增胜算呢?”
如此这般的提议近来有好些人提出,大多数人都吃了批评,韩珩倒是丝毫不担心,再度提及。
袁熙发作也是看人的,他知道韩珩对自己极为忠心,一定不会胡乱建言。
袁熙沉吟道:“就非得让颜良来不可?”
韩珩道:“度辽将军擅于攻城,有他相助,定能早克定渔阳。”
袁熙叹了口气道:“哎!看来也只得如此了,子佩替我拟信吧!”
韩珩欣然应命,然后又说道:“启禀使君,前些时冀州名士,故太尉崔公之子崔州平来到蓟城游访,在下与其见了两面,深为崔君的学识所惊叹。如崔君这般人物来到幽州,使君必不可不见,还当礼遇对待。”
袁熙在征募人才上上倒是与袁绍略有相类,都属于广种薄收类,是什么都拉到篮子里,不管好坏。
但是对于人才入囊后,却没有手腕留住,故而边一直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幕僚,唯有韩珩还够看看。
他自然听说过安平崔氏的名声,听韩珩推荐崔钧,立刻就道:“如此名士,自当隆礼款待,只是我在渔阳脱不开,如之奈何?”
韩珩道:“我观崔君颇有机变之智,使君不妨请他到渔阳相见,或许能对攻城有所助益也未可知。”
袁熙想了一想后点头道:“如此也好,别驾当亲为我致意。”
在韩珩返回蓟城调集粮秣时,得知请求的崔钧象征做了做样子便前往渔阳的袁熙营中。
虽然攻城不利,但袁熙仍是对崔钧多有礼遇,待之如上宾。
而崔钧随后在渔阳城外各营闲逛了半晌后,对袁熙当面提出好几条建议,大多数都切中时弊,指出了各营的不足之处。
袁熙闻之大喜,他本就不知兵,对于手下兵将的现状早就有所忧虑,却不知从何抓起好。
如今有崔钧代为指出问题,并提出改善方法,袁熙果断纳谏,并付诸实施。
各营在整肃了一番军纪后,果然面貌有所改观,至少表面上的敷衍工作做得更仔细了些。
袁熙却以为是自己纳谏成功,对崔钧愈发重视。
随后韩珩第一封写给颜良的求援信被颜良否拒,理由是兵马千里跋涉,方经大战,士卒疲敝,不堪再度驱使,要好好休息休息再说。
袁熙得到回复后大怒,他心想自己已经拉下脸皮求援,你颜良竟然还不肯来,简直欺人太甚。
这时候韩珩不在,其余幕僚将校都不愿触霉头闭口不言,只有崔钧站出来道:“我观度辽将军的回复并没有把话说死,料来是想要讲讲条件,向从使君这里谋些好处而已,使君毋忧。”
袁熙道:“哦?果真如此?”
崔钧道:“我闻度辽将军一介武人,最重利益,无利而不往,若使君许之以利益,不愁他不来。”
袁熙道:“那当许以何利益?”
崔钧道:“他兵马跋涉千余里,粮秣定然转运不便,使君不妨承诺供输其粮秣。”
袁熙想了想道:“此事可行,毕竟在幽州作战,彼为客兵,从我这个主人这儿谋食理所应当。”
崔钧又道:“我听闻度辽将军每下一城必要大肆搜刮一番,使君不妨许他攻破渔阳城后,获得的财物与他平分,有此厚利,不愁他不来。”
袁熙皱着眉头想了想,这渔阳富奢谁人都知晓,他也指望着攻破渔阳得到大批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 三国求生手册 最新章节第527章 冀州名士崔州平,网址:https://www.88gp.org/6/6273/515.html